1949年9月27日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di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,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。從此,正式將公歷1月1日稱為“元旦”,將農歷正月初一定為“春節”。
傳統中國社會對“新的一年”的認識與西方不同,一直以來都將“正月初一”視為“新的一年”的開始,中國古代就是如此,元旦就是“正月初一”。漢武帝以前,元旦的具體日期不太統一,夏代為夏歷正月初一,商代為夏歷十二月初一,周代為夏歷十一月初一,秦朝為夏歷十月初一。漢武帝時,改行《太初歷》,重定夏歷正月初一為“元旦”,此后為歷朝歷代所沿用。
1911年,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。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引入西方歷法,1912年開始使用公歷,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,并將本來作為農歷新年的“元旦”名稱挪用到陽歷新年上,農歷新年則被改稱為春節。從此以后,中國人每年都要過兩個新年:一個是陽歷1月1日的元旦,老百姓習慣稱它為“陽歷年”;另一個是農歷正月初一的農歷新年,即春節。